相关文章
老吉于素泠书屋 2020年2月
拾一片美丽安静岁月
宋代诗人刘克庄写过一首诗,其中有两句:“千峰环野立,一水抱城流”,说的是桂林的诗意蕴藉、环境浪漫。
桂林是一座水城,一个被水拥抱的城市。
“群峰倒影山浮水,无水无山不入神。”缥缈的烟雨造就了雾漫漓江,也浸透了这座带桂飘香的城市。
“水”是这座城市的灵魂。
女人似水,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曾说:“女人是水做的骨肉”,这话不假。韦静是桂林人,应是水一样的女子。
老子曰: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。水,清澈,润物无声。以水喻女人,因为女人和水都具有生命的艳华,并且一样的温润、灵动、自我涤化。朱熹在《春日》里留下诗句:“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”,杜甫更有:“雪河清清水,空谷幽幽人”。
文豪苏轼的“花褪残红春杏小。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”这燕飞的天空,清澈流水的春处可觅到心意的芳草………此外,想起了一位仙女写的《降坛诗》。
“燕子不来春寂寞,小窗和雨梦梅花。”不管怎说,燕子未归时,还有绵绵春雨与梦而伴,幻出了踏雨寻梅的诗意。
水做的女子,清透、明澈。读韦静的画,如她的人一样,有份静谧、恬淡的美。
韦应物有诗:“万物自生听,太空恒寂寥。还从静中起,却自静中消”。读韦苏州的诗,空灵悠远,静穆幽深。着笔无多,却道出了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的禅家之境。这是做人和绘画难得的境界。
静雅、清幽的女子是月池里一抹梅花,依稀而又分明。花香是从明镜的水里散出。
韦静聪慧、娴静,像一个内敛的旧式女子,平和安静,不事外露,静静地栖于一处,不与别人抢夺光华。
水自流,花自开。
“寂寞无可奈何之境,最宜入想”。
画如其人。韦静的画,像极了她的名字,静雅之极。绚烂中却无娇媚,热烈而不喧闹,平淡且自在空灵。有繁华褪尽后的宁静和优雅,也有“蝶舞飞花”的浪漫,更有清逸沉默的“无情素梅”。
当笔墨落在素纸的一瞬间,我想她是一种怎样的情愫撩动心弦,不然她怎会画出如此静美绝俗而独具光彩的作品。
看到一本书,是民国女画家、大收藏家张伯驹之妻潘素的自述:“几十年来,时无冬夏,处无南北,总是手不离笔,案不空纸,不知疲倦,终日沉浸在写生创作之中。”这段文字,用在韦静身上也最为贴切。
大凡才情超脱的女子,最是博学多艺、通古律、擅琴乐,得体地把生活裹成成一抹幽香的花,每个季节都活得繁华而绚丽。要知道,雅致是从内心溢出来的宁静。
心如止水,不泛涟漪,是中国艺术家寂寞至静的特点。
韦静善学、会画。能从传统中延续可用的技法,从古人的作品中契合自己的心境。学南田、习白阳,与正叔的绘画中可得到“清如水碧,洁如霜露”的没骨之法;也可在道复那里追求一种“气格清逸、笔畅潇洒”的天真平淡。
“戚欣从妾起,心寂合自然。当识太虚体,心随形影迁。”“静”是境界,一种内心的超越,一种精神态度,更是一种归于平淡的自然。
“岁月静好”。沏一壶香茗,就着和煦春光,或手捧闲书、或拨动琴弦、或凝心素纸,这时的时间停止了、凝固了,一切都静止了。惟有蝶儿绕着花草石边飞舞,静寂中也还听到田野瓜果间蟋蟀、蝈蝈的鸣叫声。
“清溪流过碧山头,空水澄鲜一色秋。隔断红尘三十里,白云红叶两悠悠。”程颢的诗远离尘俗,着意幽静、自在和一尘不染,是超脱高远的精神寄托。
喜欢陶家的田园生活。五柳先生是隐于山林。而于繁华喧闹都市中的我们,则要褪去怎样的尘俗,才可有这般清悠的生活呢?
“山静似太古,日长如小年。”这是艺术家热衷的境界,是于“太古意”中追求的一种精神的永恒。
生命是美丽的。
“静水无漪,纸语无声”,拾一片美丽安静岁月。
“吾亦世间求静者”。韦静的追求是深心中的平和寂静,是高洁如水的明亮。
女人如水。为韦静记。
老吉于素泠书屋
2020年2月
静——中国艺术之本
——韦静的中国画艺术
文/褚哲轮,丁酉重阳于京都西山凤凰岭樱桃书屋
画要静,诗要寂。
静,方能入得进去,画得出来。入得进古人去,入得进造化去。寂,才能写出意味深长的诗。在孤独寂寞中,体察常人不能体察的物镜、情境、意境,写出非同一般的诗歌。
静、寂,是中国绘画与诗歌艺术的至高境地,也是中国艺术家终生所追求的无上境界。
如果在一幅画中,我们读到了物镜,感受到了情境,体察到了意境,那么这幅画就是一幅画中有诗的好画。如果我们读一首诗,读出了画一样的美感,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好诗。所以古人云:“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。”
以诗人的心态去观察生活,以一颗诗心把自己与造化万物融为一体,以诗一样的美感去表现大自然,这时画出的画就是一幅完美的既表达了艺术家的真切心态,又表现出了造化万物美的画。即是说,艺术家把心中的美意与造化的美感,和谐统一在画面中表达出来,就是一幅心满意足的作品。当读者读到这样作品的时候,同样读出画中的美,读出造化的美,读出艺术家心灵的美。以此而论,一位艺术家心灵的美,与掌握娴熟的艺术技巧同等的重要。艺术家有一颗美心才能观察到造化万物的美态,然后通过自己锤炼的艺术技巧,把它表现出来。年轻女画家韦静创作的中国画作品,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。虽然我们不能说她的每一幅都达到了同样的境地,但至少她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境界。所以,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的清新、静雅、完美无缺。每当我们面对它,便不得不平静下一颗躁动的心,然后,在静中让我们静静地去品读画中的一品一物、一花一叶、一笔一墨、一线一色。
那么,美心从何而来?一是天分,有人天生就有一颗对艺术敏感的心灵。但作为一位艺术家,光有艺术的敏感还不够,还必须具有高的艺术品位。高的艺术品位,从后天训练中得来,包括艺术鉴赏能力的训练和美的品鉴训练。同时,还必须下一番苦功熟练掌握表现的技巧。韦静从学画、作画那一刻起,就一直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。天分加之日益不停的摹写训练,韦静很快就进入了创作阶段。尽管画没骨很难,但技术在韦静这里只不过是一种磨炼艺术的手法与手段。所以,她的画才没有陷入工笔与没骨画技术技巧的怪圈,而画出了中国画应有的味道。“踏雪无痕”看不到技术,从而突破技术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。艺术,是艺术的目的。而绝不是什么炫技。超越了工笔的工笔,才是工笔画的至高境界。写意画也一样,只有超越了写意、忘却了写意的写意,才是写意的真谛——道法自然的真正大写意。
中国画既以历史积淀下来的笔墨语言为标准,那么,师古人便是一位中国画家所必须经历的过程。不光临摹古人,还要读古人、研究古人。读古人的书和读古人读过的书,研究古人的画和研究古人心中的画。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,入古人。只有入之弥深,才能出之弥远、传之弥久。而绘画,终究要画物象。因而,深入于造化万物,才能体察万物的物态、意态。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深入古人、切入造化?答曰:入静。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,按古人的说法就是“澄清怀抱”,才能入得进去。所以,《老子》说:“静胜躁,寒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”《大学》则说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韦静从进入中国画那天起,就以一种静的心态,学中国画、画中国画。所以,她画出了一幅幅内静外静、心静画静,蕴含静之美的中国画作品。包括我们看到画中的题跋,也是出自颇具古意的雅宜山人小楷,典雅而静逸。
中国画、中国的诗歌、中国的艺术,归根结底都是静的艺术。世界怎么变都可以,想怎么快就怎么快。但艺术不能快。快,与艺术背道而驰。快了出不来艺术,更出不来好的艺术。是故,当全社会以“快、变”为法则的时候,艺术家恰恰要保持平静的心态。等哪一天艺术也和社会一样变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候,也便是艺术即将终结的时候了。
在这样一个极快的社会节奏中,韦静的中国画艺术正是即以一个“静”字,保持了高贵的艺术品格。正如她的名字那样——“静之”!
这篇小小的短文,笔者也希望一如韦静的画,能写出那么一点清新静气的诗意。如是,便是沾溉了她画的灵气了!
丁酉重阳于京都西山凤凰岭樱桃书屋
静若幽兰 寂如莲花
——静之以书入画的艺术欣赏
幽兰生前庭,
含薰待清风。
清风脱然至,
见别萧艾中······
欣赏静之的书画,我情不自禁想起了东晋陶渊明这首诗——《幽兰》。
赏静之以书入画的每一幅作品,我仿佛闻到一抹淡淡的兰花馨香,沁人心脾;又仿佛依稀,看见一位才女袅袅婷婷,在繁花丛中,分花拂柳而来,真不可思议!
古往今来,天下能画画的人不计其数,但能够以书法入画并真正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,简直是寥若晨星,静之,便是其中一位。
自古书画同源,在画史上,书法和绘画总是相辅相成。静之画作中的题跋,是她自己创作、或书写的古体诗。
赏她的花鸟画,给我的第一印象是:画中的题跋,真乃是一种美的享受!
静之书写的文字,字里透着静若幽兰,寂如莲花的美;美的清幽,美的令人心旷神怡。
静之从小就开始涂涂画画,喜爱书法,从临摹到进行书法题跋入画,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师从花鸟画家易峰先生后,静之勤学苦练,对书画艺术的精髓,有了更深的文化感悟。
迄今为止,书画艺术一直成为静之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现在,书法界流行书风大盛,而静之的字,虽然能依稀看到欧阳询等古人的笔意,但她书法是寂的,是静的,俏也不争春,显然是自成一家。静之的书法既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,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。师古而不泥,脱俗而不俗,因此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;她的书画作品,堪称是传统艺术与个人修养、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结晶。
艺术是整体,却又是个体。每一书画家,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;而静之,总能够在相同的时空作用下,用静寂的笔墨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。
细腻的工笔,将蝴蝶和虫儿那薄如蝉翼的纱,描绘得惟妙惟肖,神形兼备。云烟满眼中,淡淡的墨色描出崖石透着山水的纹理,既高雅又优雅,古色古香。
多年以来,静之用自己的艺术思维方式创作的每一幅书画作品,图文皆相得益彰,彰显了深厚的个人修养和艺术功底。
静中修得心性如兰,必是人中才女也!我欣赏过许多以书入画的杰作,虽然静之的书画也许并非是最杰出的,但毋庸置疑,她是最有魅力的,也是令我最惬意、最令我赞叹不止、最为之心荡神驰的女书画家之一。